人工智能教学共同体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双高建设

双高建设

您的位置: 首页 > 双高建设 > 正文

好习惯俱乐部——还家长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时间:2022-06-27   来源:    阅读:

“老师,孩子回家根本就不跟我们交流,要不玩手机要不玩电脑···”、“孩子整天的待在房间里,从来不参加运动,叫他陪爸爸妈妈下楼散步都成困难···”在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这样的声音成了普遍性的存在,也使得家校联合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家长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成了亲子关系的常态化。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正是高职学生的“痛点”所在,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不够积极、阳光,软件学院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日常“痛点”出发建立学院“好习惯俱乐部”,坚持做好习惯播种机,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戒掉网瘾、改掉懒惰等坏习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成长,致力于让每一位学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是针对赖床学生的早起训练营。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和日新月异的电脑游戏,让不少学生患上“手机(电脑) 依赖症”,不分昼夜地上网刷微博、玩游戏、购物………严重影峋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为此软件学院成立“早起训练营”社团,目的是“团结广大起床困难户,治疗赖床癌”。

二是针对超重学生的快乐减肥团。“让懒人早起、助胖子减肥”成为软件学院的时尚,学院针对体重指数( BMI )超过 24的学生成立快乐减肥团,为他们开设减肥课程《这方法能帮你瘦身》。减肥团成员不仅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控制自己的体重不反弹,还可以用学到的方法、积累的经验帮助其他胖子减肥。

三是针对碎片学习的“相约图书馆”。社团举办“与手机分手21天”活动,参与活动的同学每天到图书馆打卡学习,平均每人每天打卡时长均在2小时以上。该社团还与早起训练营共同举办晨读活动,让走进图书馆学习在软件学院逐步成为 一种趋势、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四是针对“足不出户”学生的酷跑团。酷跑团旨在唤起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意识,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进体育场,做一个身心强健、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阳光青年。

五是针对“夜猫子”的早睡先遣营。在常年较为温暖的南方,想让学生早早上床休息太困难了。晚上11点、12点,在学生看来时间尚早,还能来份宵夜;凌晨1点,可以上床了,再刷1小时手机;凌晨2点,困意终于来临,进入梦乡;早上9点、10点,感觉还没睡够……这种昼夜颠倒的状态,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早睡先遣营的成立,正是为了解 决“夜猫子”的问题。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是教育者“培养”出来的,也是个体“修炼”而成的,还是外部环境“熏陶”出来的。学院希望以更朴素的方式体现“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一理念,把内在的不可触摸的“素养”,变成能够外显、可以养的“习惯”,通过一个个可操作的方法,让习惯养成系统化、固定化;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也将个人的变化带回到家中,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参加的“好习惯俱乐部”纷纷点赞。

案例1:以早期训练营为例,软件学院为早起“21天”的学生颁发体商素养三等奖证书,为连续早起“90天”的学生颁发二等奖证书,为连续早起“365天”的学生颁发一等奖证书,为连续早起天数前十名的学生颁发“早起之星”荣誉称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早起的同学又会带动班上更多的“懒人”加入到早起训练营。早起社员对社团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他们不再是起床“困难户”,不再是上课“迟到户”,不再是“熬夜冠军”。他们发现,“越自律越自由”,早起让白天的时间变长,让头脑变得更清醒,学习更高效。这是一个从“赖床癌患者”到 “自律达人”再到“学霸”的转变。

案例2: “相约图书馆”社团倡导“放下手机,走进图书馆”,呼吁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束缚,走进图书馆,拿起书本,阅读经典书籍,每天给自己一段静心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人文素质,积淀人文底蕴。活动采取签到打卡的方式,参与者每天到图书馆签到,将手机封存后自主学习,离开图书馆时签退,领取手机。在与手机分手的21天里,同学们从最初的不适应、焦虑状态,到后来慢慢适应了没有手机的生活,摆脱手机的“绑架”,静下心它学习,思考。参加活动的同学各有收获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