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拥有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软件人才缺口愈发巨大,为湾区职业教育软件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绝佳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促进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软件类专业必答的问卷。针对这个问卷,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群秉承学校“三同”办学理念,即坚持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同心同向,始终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信息技术发展同频共振,提出“产教孪生”,创新产业链上建设专业群,切实推动专业群与产业融通发展、校企融合发展。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W3C标准化组织与行业协会、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腾讯、华为、小米等世界500强领军企业组成协同创新育人共同体,构建“产学研用”特色生态链,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系列教材建设、职业技能证书共同开发,打造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高质量建设了腾讯&AWS云智产业学院、小米深信产业学院、商汤AI 产业学院 3 个特色产业学院。完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以动态矩阵联盟实施层次化、全方位、有特色多模式协同育人,在合作模式、课程体系、X 证书、师资团队、教学资源等方面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实现共商、共育、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产业头部企业的平台优势及其生态联盟,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职业标准与课程体系、技术平台推广与社会服务等产教映射,反映相对应的多维产业需求。在此理念下,专业群携手腾讯、亚马逊、小米等头部企业共建生态联盟、共同规划产业人才培养、共同开发新技术课程、共同推广技术平台,构建“头部企业+生态”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校企双驱动”新机制,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发展相融通。专业群与腾讯联合打造的“腾飞班”入选了教育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典型案例。
优化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在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产业学院管委会的指导下,依托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系统,获得主流技术覆盖率、产业贡献度等评测指标,进行专业群内专业方向的动态调整。健全专业群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优化完善评测指标体系,分析推进各专业协同发展。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 1+X 证书试点不断优化,紧密对接行企需求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全面掌握软件产业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多方协同立体发展的产业学院架构图

专业群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挂牌


与腾讯联合打造的“腾飞班”入选了教育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