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群作为学校双高建设的领头方阵,勇于担当,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助力学校争创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此,在原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国家级教师教学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全职或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持续壮大团队力量,补齐发展短板,形成强大战斗力。全职引进是指通过与学校签订合同、建立劳动人事关系的人才引进方式,而柔性引进是在不改变和影响所引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吸引校外人才通过兼职(或双聘)、项目合作及其他方式为学校教学、科研、专业发展等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才引进方式。
通过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围绕专业群承担的国家、省、市、区技术技能平台建设,引领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力争实现突破。当前,专业群通过学校柔性引进了2支高层次人才团队,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殷光强(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和广东工业大学鲁仁全(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团队,以支撑落地在我校的“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大数据研究服务中心的建设与技术研发。


图1 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合同
柔性引进了国家杰青、青年长江学者吕欣教授(国防科技大学),以支撑专业群建设的龙岗区“大数据行为分析与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围绕大数据的应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溯源、舆情分析、智能计算、智能识别等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学术研究。
柔性引进了珠江学者讲座教授尤佳(香港理工大学),以引领建设专业群广东省“车路协同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拓展应用研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聚焦新兴车路协同、车联网、自动驾驶等特定领域企业提供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的工程应用开发服务,实现深度产教融合。

图2 引进青年长江学者聘用协议 图3 引入企业名匠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柔性引进深圳市鹏城讲座教授邢立宁(国防科技大学),以引领建设专业群广东省“视频图像大数据公共安全应用创新团队”,针对视频图像处理识别、大数据舆情分析、多源大数据处理与融合、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国家紧缺亟需技术进行科技研发。
柔性引进了2名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技能大师,分别是亚马逊AWS中国区首席架构师时飞、腾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吴非。引入名企顶级技术专家,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专业群全面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与名企的合作,促进专业群与产业保持同频共振,联合开展研发合作与新技术推广,带动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和个人,高质量支撑了专业群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促进专业群形成“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社会服务”的特色生态链,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收入迈上新台阶。超过80名师生深度参与企业横向项目技术开发与协同创新项目研发,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累计签署27个横向项目,实现技术服务年收入1386.05万元;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