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群牵头,人工智能技术强校强企强强合作,组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领域协作共同体。软件技术专业群牵头并担任主持人,联合湖北技术职业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的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与腾讯、小米、AWS等世界500强企业组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领域协作共同体。共同体围绕“云智融合”理念下人工智能专业群理论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课程体系、新技术系列教材、教学能力提升等改革创新任务,共同体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
为推进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国家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制定共同体联盟章程。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教学、育人、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专业建设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为各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使得专业建设能够主动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共同体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制定共同体联盟章程。
共同体运行良好,主持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多项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等级标准,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云智融合”产业,服务国家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共同体成员单位牵头制定了国家《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面向职业资格认证,牵头制定了《微信小程序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云服务操作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云计算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3个1+X国家职业教育标准。


主持召开共同体集体研讨,制订人工智能专业系列标准。软件技术专业群主持召开多次研讨,与共同体成员单位共商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共创职业教育人才高地。基于“教育部-AWS云创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牵头共同体成员研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标准、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制订实施方案,切实提升人工智能专业育人水平。
共同体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三教”改革,制订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标准,产出国家级成果。共同体以“精准对接、精细培养”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为基础,建立双师结构动态优化调整的团队合作机制,积极引入AI行业领军企业与AI应用领域中典型企业人才参与教学改革,打造多层次模块化团队。在高层次,以产业学院管委会与教学团队指导委员会为团队,统筹安排研究任务,发挥合作企业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拓展/实训模块);在中层次,针对较大的课程模块,分别设置一个模块课程组负责人,根据模块领域吸纳企业技术专家、专业主任和骨干教师形成团队,重点推进AI核心课程模块、大数据课程模块、嵌入式智能软件课程模块、移动智能APP课程模块、高级职业证书模块的设计和精细化分解,形成各课程团队;在底层,各课程团队打破专业教研室界限,以课程技术内容为指引引入各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各专业合作企业的一线工程师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实现模块化教学,覆盖所有核心课程。
